在物理吸附行业,经常有不少学生、老师甚至业内的专家,不确定自己要测试的物理量该叫“吸附速度、脱附速度、解吸速度"还是“吸附速率、脱附速率、解吸速率";不少硕士、博士论文中,甚至较专业的一些技术文章,也经常出现不统一的叫法。
由于“速度"相对“速率"偏口语化,"速率“比"速度“更显“学术",因此经常发现不少专业的人,把本该叫“吸附速度、脱附速度、解吸速度"等的参数,叫成了“吸附速率、脱附速率、解吸速率"。
要搞清楚到底该叫“吸附速度"还是“吸附速率",首先要搞清楚“速度"和“速率"的区别。速度为矢量,有方向和大小;速率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举例说明:对于位于边长为100m的等边三角形3个角的A、B、C 3点,某物体以匀速10m/秒的速度大小从A经C到达B点,耗时20秒;对于这个情况,该物体从A到B的速度为5m/秒,整个过程其移动速率为10m/秒。再例如,对于悬浮于气体中一个做布朗运动的气体分子或灰尘,其不规则运动的即时速度大小或速率是很大的,但是,在我们我们讨论其从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时,我们是用AB的直线距离除以时间来表示,而速率就不需要考虑其方向性,“只看大小"。
在我们讨论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的物理吸附现象中,由于吸附和脱附时同时并存发生的两种现象。大家都知道,当处于吸附平衡状态,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都不是零,只是相等,但吸附速度和脱附速度是零。再比如,对于其它所有条件都相同只是温度不同的两个吸附平衡状态下,温度高的状态的吸附速率或脱附速率有可能相对温度低的都大,但是吸附速度或脱附速度都是零。“吸附速率"或“脱附速率",更多的偏向于表征吸附质分子单纯聚集于吸附剂表面或单纯离开固体表面的速度大小;而“吸附速度"或“脱附速度",则更多的偏向于表征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吸附速率和脱附速率差造成的“净聚集"或“净离开"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质的量,由于有“方向性",偏向于表征“效果"。
在目前市面的大多数涉及“吸附速度、解吸速度"测试的仪器,测试的其实是一段时间内吸附剂表面吸附质的增加量或减少量,那么,此类仪器就应该叫做吸附速度测试仪或解吸速度测试仪是更恰当的,而不应该叫做吸附速率测试仪或解吸速率测试仪、分析仪等,因为其分析的不是“速率大小"。
其实,关于类似这些“专有"名词或概念的普及,主要一方面来自课本,也有不小一部分来自于相关商家或研究单位。假若理解不对的人过多,且一时没有单位给予纠正和说明时,商家就有可能从商业利益出发,跟随“潮流"而“被迫"舍弃“严谨";像“吸附速度"这个词,可能不少国内外商家其实是明白应该怎么个叫法,但是从商业角度考虑,为了更好的可接受性和被认识被发现,而跟随大众。尤其在网络搜索占主要推广方式的当下,这种情况更明显。不少通俗易懂但又不严谨的词语,就是这么产生的。
贝士德仪器作为从事气体吸附、蒸汽吸附类分析仪器的制造商和研究单位,有责任给出科学的说明,并倡导正确使用“吸附速度"和“吸附速率"等此类名词。